古书中记载的“美人鱼”到底是什么?专家:可能是山海经里的鲛人

古书中记载的“美人鱼”到底是什么?专家:可能是山海经里的鲛人

《太平广记》上书:海人鱼,东海有之,大者长五六尺,状如人,眉目、口鼻、手爪、头皆为美丽女子,无不具足。皮肉白如玉,无鳞,有细毛,五色轻软,长一二寸。发如马尾,长五六尺。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,临海鳏寡多取得,养之于池沼。交合之际,与人无异,亦不伤人。

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古人对“人鱼”的了解,也越来越详细,他们甚至知道人鱼会吐丝、纺织,眼泪会变成珍珠,并且将人鱼养在池塘里。司马迁更是在《史记》中写道,秦始皇以“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”,即我们说的“长生烛”。

裴骃亦在《史记集解》写道:“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,即此鱼也。今帝王用漆灯冢中,则火不灭。”

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讨论,认为《山海经》中的“鲛人”(人鱼),极有可能是大鲵(俗称娃娃鱼),首先,大鲵的外观满足“似鮎,四脚”,其次大鲵的声音“如小儿哭”,最后秦始皇陵中的“长生烛”,极有可能是大鲵的油脂。

看似合情合理,那么问题来了,大鲵一般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、石穴之中,而且它是淡水两栖动物,盐会对它造成伤害,自然不可能生活在大海里,所以又怎么可能频频被人从大海里发现呢?

于是后来科学家们认为,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,才是“美人鱼”的原型,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,头圆有脖子,嘴小唇厚,口内有齿,而它的前肢呈鳍状,远远看去,就像人类的两只手。加上它的身体整体呈现灰白色,无鳞,贴近人的肌肤,整体形象确实符合“美人鱼”的样子,所以它更有可能是“美人鱼”的真身。

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推测,觉得“美人鱼”就是《山海经》中的鲛人,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灭绝了而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ghost备份还原系统(C盘D盘全搬)
正规beat365旧版

ghost备份还原系统(C盘D盘全搬)

📅 07-02 👁️ 4447
华为官宣鸿蒙HarmonyOS 5.1将于7月开启升级,对此你怎么看?会选择第一时间升级吗?
去澳门旅游,这些“表演秀”节目值得一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