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,越窑青瓷出现大量仿动物瓷器,器物上出现兔、羊、蛙、虎、熊、鸟等形象,器型多为盘、洗、尊、烛台、水盂、罐等,这类器物大都制作精美。
青瓷蛙形器
而其中,以越窑青瓷为代表的蛙型器在蛙文化的影响下,成为了仿生瓷器的大热门。
西晋青瓷带盖三足砚
三国至两晋青瓷蛙形器
三国 吴 越窑青釉蟾形砚滴
西晋 越窑蟾形砚滴
在六朝都城建业(今南京)三国吴、西晋墓葬中出土了精致工巧的蛙型越窑青釉瓷,有可能是当时越窑烧造的精品,已经作为供品进入吴国的建业都城。
新石器时期 马家窑双耳蛙形彩陶壶
蛙的形象在南方越地流行的原因与早期越人以蛙为图腾有很大关系。早在7000多年前,古代越人以水稻种植业为代表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。青蛙是益虫,吞食虫害,保护庄稼,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的越人来说,青蛙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新石器 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
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越王勾践“礼敬怒蛙”的传说。相传,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打仗,将士斗志不足,恰好勾践的车下有一只青蛙蹲坐在雨里,“怒目而视”,威风凛凛。
于是勾践命令停车,行“轼礼”,表示对这只怒蛙的敬意,所谓“伏轼怒蛙以募勇士”。据说从此以后,他的军队逢战则怒,人人奋勇,终于打败强大的吴军。
西晋 越窑青瓷蛙形水盂
在古人眼中,蛙冬天蛰伏、春天重生,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,也如同月亮的盈亏循环,月亮出现在水中,青蛙也出现在水中。
自然而然的,先民就将月亮、青蛙、水、生殖四者逐渐联系在了一起,逐渐形成了有关月亮和青蛙的神话,并且在神话中出现的青蛙或者蟾蜍,往往以女性角色出现,比如女娲。
西晋 越窑青瓷蛙形水盂
《说文》中对娲的解释就为:“古之神圣女,化万物者也。”在汉代以前的汉字里,娲、蛙、娃三者是共同的,就是说在最初的神话体系中的女娲的本体,可能就是青蛙。傅道彬《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》里还进一步指出,蛙的古体字本身就是怀孕和女人的意思。
东晋 越窑青瓷堆塑蛙纹四系罐
所以女娲在中国神话体系中以人类始祖的形象出现,其根源就是对蛙的生殖崇拜的神圣化。这种崇拜比文字更加古老,各种新石器时代的蛙纹,就足以证明远古时代就有了普遍的对蛙的崇拜。
东晋 越窑蟾形砚滴
不仅是瓷器上,古人对蛙类的崇拜还体现在方方面面,比如铜器、玉器、甚至大理石器等。
铜蟾蜍砚滴
玉蛙